用脚步丈量家乡热土,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。建工学子在2025年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,扎根基层、服务民生,用专业所长助力家乡发展,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。
姓名:张华亿
班级:23级电子商务2班
实践地点: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槽坊社区
实践内容:寒假托管营志愿活动
“孩子的笑脸是最温暖的回报。”在为期5天的托管营中,我每天上午辅导孩子们完成寒假作业,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;下午组织折纸、绘画、猜谜语、手势舞等活动,激发创造力与协作意识。看到孩子们从羞涩到活跃,家长从担忧到安心,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。未来我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,为社区儿童成长注入更多温暖和力量。


姓名:唐梦婷
班级:23级电子商务1班
实践地点: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
实践内容:农村环境整治
“村庄焕新颜,青年勇当先。”寒假里,我与志愿者团队协助村干部清理村庄垃圾、疏通河道淤泥,并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。寒风中的劳作让我体会到基层治理的不易,也见证了乡亲们环保意识的提升。未来,我希望能带动更多青年加入乡村建设,让绿水青山成为家乡的亮丽底色。

姓名:何小琴
班级:23级全媒体1班
实践地点: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邓家村
实践内容:助农收砍青菜头
我的家乡以青菜头种植为重要产业,其收成关乎众多农户的经济收入。但每到收获季,人手短缺成为制约青菜头及时采收的难题。若不能按时完成收砍,青菜头易受病虫害侵袭,影响品质,农户将遭受经济损失。“田间地头,是青春的另一种课堂。”我与团队深入田间,学习收砍技巧,分工协作完成青菜头采收。寒风中,农户递来的一杯热茶、分享的种植故事,让我感受到土地的厚重与乡亲的淳朴。尽管冬日寒风凛冽,大家额头却布满汗珠,双手也被冻得通红,但无人喊累。这次实践让我明白,助农不仅是体力劳动,更是心与心的联结。未来,我将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,为农产品推广探索新路径。


姓名:薛茜
班级:24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7班
实践地点:河南省修武县焦庄村
实践内容:环保宣传志愿者
“守护蓝天,青年有责。”我与团队通过发放资料、举办讲座,向村民宣传禁燃烟花爆竹的环保理念。当听到村民承诺“春节不放鞭炮”时,我倍感鼓舞。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,环保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传播。未来,我计划结合新媒体技术,设计更生动的宣传形式,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。

姓名:张娜
班级:24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8班
实践地点:重庆市巴南区西园社区
实践内容:青少年课后服务
“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火种。”在10天的志愿工作中,我辅导低年级学生完成作业,设计解题竞赛、春联书写等活动,帮助孩子们突破学习难点、感受传统文化。看到内向学生逐渐敞开心扉,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温度。未来,我希望能将专业知识融入公益服务,为更多孩子点亮成长之路。

姓名:林振宇
班级:24级电子商务1班(3+2)
实践地点: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
实践内容:关爱老人志愿服务
“老有所依,需要青年的接力。”寒假里,我组织医生为社区老人开展健康讲座,并陪伴他们聊天解闷。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:“你们来了,家里就热闹了。”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关爱老人不仅是服务,更是情感的传递。未来,我会继续用行动传递温暖,让更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。

以青春之名,赴家乡之约。从田间到社区,从环保到助老。建工学子在实践中淬炼成长,用汗水浇灌理想,以实干彰显担当。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,乡村振兴的篇章正等待更多青年书写!